[林聪] 环境与氛围描写

环境与氛围描写
1995 第7期 - 林聪讲科幻之七
林聪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月黑、风高,是典型的环境与氛围描写的例子。要写成一篇上乘的科幻作品,作者在构思谋篇时,一定要设计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浓雾号角》写的是一只孑遗的恐龙潜伏在深海,当它听到灯塔的号角声时,误以为是另一只恐龙在呼唤。于是,它克服重重困难,游向灯塔。最后毁了灯塔,失望地潜回深海。作者布莱德伯利把故事的环境选在一座孤零零的灯塔和远离陆地的冰冷的海上。“灯塔在工作,灯光向四周射出,灯塔的喉咙发出浓雾号角的颤抖嗓音,岸上一百英里之内没有一座城镇。”这样的环境给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最佳的“舞台”。

《破楼梯》写的是一位作曲家回到与恋人一起生活过的小镇,在满是荒草、陈旧破朽的废别墅里竟见到了恋人的身影。一个惊险科幻故事便在这样的环境展开了。作者在情节展开时,反复出现恐怖的破楼梯,为最后的凶杀作好了铺垫。

对于作者来说,选择环境的重要性就好比斗蟋坪必须有一个小小的笼子。

没有笼子,两只蟋蟀难斗起来。没有典型的环境,难以展现矛盾和故事。“笼子”有大有小。两人在平地上打斗,就远不如在飞驰的火车顶上、在直升飞机上打斗更精彩。

《魔鬼三角与UFO》的故事背景是魔鬼三角,本来就是神秘莫测的地方,但许多后来者把这个典型的环境用滥了。作为中国作者,可否以凉山黑竹沟、藏北无人区、湖北神农架、楼兰古国遗址等,作为科幻故事产生的“环境”呢?

有了好环境,还要写好氛围。为了使读者“信以为真”,“身临其境”,你得用文字使读者的视觉,或听觉,或嗅觉,或味觉,或触觉得到全新的体验。

写计算机房“有很轻微的嗡嗡声,感觉到电流在元器件和电路中疾速流淌。”(听觉)

写火星上“各种各样的红色、粉红色、深红色,层次多得数也数不清,呈现出惊人的美。”(视觉)

写杀人三叶草的血“粘稠,带一股腥味。”(触觉和嗅觉)

要造成一种氛围,不仅可以用语言描绘,也可以用对话来描写。

比如:“嘘!小声点,外星人正挨家挨户地搜查。”

比如:“嗨!地球人,微笑吧,我们阿尔法星上有适合你们居住的地方!”

鲁迅十分赞赏德国版画大师柯勒惠支的作品。柯氏的作品之成功,很大成份在于制造氛围的成功。比如描绘工人斗争失败后,一位老母亲在血泊中寻找自己的儿子――整个画面一片漆黑,只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老母伛偻的身影,就让人回味无穷。有经验的作家都懂得怎样设置环境,营造氛围,给作品增色。